经济学下载资料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是基于理性人假设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家总是以“经世济民”为座右铭,力求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经济现象。无所不在的经济学,不但可以应用于生活,也是金融、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商科专业的基础。2017年,恒大集团以1500万年薪聘请知名分析师任泽平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引起吃瓜群众刷屏——经济学到底学些什么这么赚钱?
经济学家的脑洞
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其实跨度很大,大到一国的财政政策该如何制定,小到如何帮助某一弱势群体实现机会平等: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
面对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政府应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为什么一些国家非常富裕,同时另外一些国家却非常贫穷,而不是整个世界同时富裕起来?
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市场制度安排是如何运作的,它有什么样的优越性?
市场在什么时候会失灵,如何解决?如何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是通过政府干预,通过明晰产权的办法来解决,还是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
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解决经济人的激励问题?
中国经济学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经济制度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改革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如何解决经济效率与公平的两难,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是基于理性人假设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大体而言,经济学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三个方向。简单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一个人或单一生产者或单一市场的行为决策,而宏观经济学则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究的是一国经济宏观变量。计量经济学则为经济学家提供定量研究的工具,即以什么计量模型来定量分析经济学家想要研究的实际经济问题。
一般情况,微观经济学家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当谈论及研究兴趣时,也有经济学家会说自己是理论经济学或者应用经济学家。对于理论经济学家,他们运用数学推演经济学模型。而对于应用经济学家,他们利用数据并借助计量模型研究经济现象。 经济学是一门侧重理论的学科,因此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经济学系只开设博士项目。对于少数开设经济学硕士项目的学校,其培养目标大多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得准备博士申请。
经济学理论
微观经济学理论(Microeconomic Theory)是现代经济学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的决策行为。对于经济学科的学生来说,一定都学过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这些经济学原理经常被包装进各类畅销书,来指导人们如何做决策,可以说是最科学的心灵鸡汤了。作为一个专业细分方向,这些心灵鸡汤的背后都是严谨的数学证明,因此学习经济学会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最优化理论(Optimization)。而宏观经济学理论(Macroeconomic Theory)主要关心的则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变化,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为基础,衍生出了及其复杂的数学模型。这也是经济学中最难的领域之一,其中应用到了大量的控制理论的知识:反馈、滤波、冲击与波动、系统特性、最优化方法。对数学理论的依赖和滥用,也使得经济学遭受了很多批评。更有一些经济学家炫耀数学技巧、追求更复杂的数学模型, 或随意更改条件和参数只是为了得到想要的结论,使得经济学研究以看似“科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实际却逐渐脱离历史、政治、文化等现实世界中的人文因素。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 (Paul Romer)就批判过这种现象,他认为经济学中好的数学模型有3个特征:能够正确证明自已的想法、数学符号与语言解释能够紧密联系、经济变量要有意义且与实际数据能够较为紧密的对应。因此,对于想钻研经济学理论的同学,不要因为高深的数学理论就望而却步,要知道比数学更重要的是“直觉”。经济学的本质不在于有没有数学,而在于有没有丰富的含意(implications),是否可以推出可供验证的假说(hypotheses)。观察细致入微,探析各种影响因素并找出最相关的,快速而严谨的逻辑思考,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这些都是需要一种可以称之为“直觉”的东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经济学祖师爷亚当·斯密,他也没用数学,而依靠其天才的洞察力发现了市场运作的内涵,给出了“自私人”这个经济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假设。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过:“数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具,我常常鼓励学生要多学数学,因为数学证明对的未必是对的,但是假如它证明错的话一定是错的,所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数学本身是没有内容的,你不要以为数学说了些什么。没有一个人认为数学是有内容的,内容是你自己加上去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思想重要。数学是可以帮你推理的,但是无论你怎么推,若说不出来的话是有问题的。”
发展经济学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政策?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al Economics)可以回答这些问题的学科。发展经济学领域里的超级巨星: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是当今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45岁的他,被公认为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超级天才”。他的书《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繁荣和贫穷的起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Prosperity,and Poverty)可以说是他政治经济学方面研究的集成,一出版就热力四射,很快登上畅销书榜单。大量诺奖得主,如肯尼斯·阿罗、贝克尔、彼得·戴蒙德、索洛、斯宾塞都给予热情的褒奖。阿西莫格鲁给出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答案是:制度(institution)。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经济学分支,其研究问题基本上无所不包:贫困、不平等、教育、农村、营养、国际援助、制度……因此这一学科有时候也被称作“政治经济学”。由于其前期的理论没有能够成功地引导广大发中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发展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便受到严厉的批评,学科本身则面临生存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渗透,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已经引起了发展经济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制度内生的经济发展理论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种流行的观点。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有时也叫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是一门试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入标准经济学理论的学科。标准经济学理论假定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 、自私的 、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即认为所有非理性的行为皆不存在。 但是行为经济学却认为人的行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比如:情绪化行为 、冲动性行为 、从众行为等。
行为经济学已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诺贝尔经济学奖数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贝克尔,阿克劳夫,坎内曼,等)充分说明,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就是行为金融学的推动者。其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提到泡沫的加速形成包含了心理和文化的因素,而且这些非理性的因素被新闻媒体不断强化和放大:大多数媒体都认为股价会上涨,而且大肆宣扬新时代来临的神话,它们复制并传播相同类型的新闻,而且,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迅速,使新经济的泡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芝加哥大学的Thaler教授,他本人也被誉为行为经济学或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创始人。Thaler 在他的工作中,结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分析,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自控缺乏”如何影响我们每天的财务决定。Thaler的“心理账户”以及“公平”等理论揭示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探索过的领域,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人们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因此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经常需要招募一些志愿者来做游戏,通过奖金报酬的激励形式来观察实验者的行为决策是否达到了最优状态,可以说这是一门既接地气又“很好玩”的学科了。
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2013年诺贝尔奖就颁给了“现代金融之父”尤金·法玛(Eugene Fama),以表彰他在金融资产定价领域的贡献。人们目前对资产价格理解的基础,资产价格一方面依赖波动风险和风险态度,另一方面也与行为偏差和市场摩擦相关。这些成果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理性投资者对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因为资产价格风险越大,回报率越高。另一种解释侧重于理性投资者行为的偏离,因为行为金融学需要考虑到制度的限制,比如限制聪明的投资者就错误的定价进行市场交易。
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就是金融经济学的内容,这些基本的金融理论仍然被很多对冲基金所采用。比如人们常说的多因子模型是一类重要的选股模型,也是全球量化基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股模型。而金融领域的实证研究,很多也都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去解释市场的风险溢价,或者寻找市场的定价异象(anormaly)。因此金融经济学是一门相当实用的学科,毕业生可以就职于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在经济系或者金融系担任教职。
其他领域
除了以上介绍的专业方向,经济学还有非常多的细分领域。
博弈论(Game Theory):研究博弈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电影《美丽心灵》的原型,约翰·纳什就是这一领域的先驱,曾提出过著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博弈论的相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国际关系,政策制定等领域。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主要研究产业的组织形式,产业的聚集与动态演化,以及产业发展和规划等,是实用价值很大的学科,经济学家通常担任相关产业振兴政策的顾问,来指导具体的政策制定。
劳动经济学(Labor Economics):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规律,工资的形成机制,就业失业问题,以及人力资源的发展等,比如著名的Mincer方程(揭示了教育投入对收入的影响)就是劳动经济学的内容。
除此之外,国外没有独立的国际贸易系(International Trade)或者财政系(Public Economics),因此这些国内经济学院常见的专业也都是属于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包容性也很强,与很多学科都可以产生交叉而形成新的领域。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主要通过统计理论来提炼适用于经济学的工具模型。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交叉形成的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主要区域性的经济结构与动态关系,比如房价的影响因素就是其研究内容之一。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就是空间经济学(Spatial Economics),与环境交叉的学科叫做环境经济学(Environmental Economics),与农业学科的交叉就是农业经济学(Agricultural Economics),与历史学交叉形成的经济史学(Economic History)……
院校排名
关于全球经济学专业的大学排名,一般很少会去参考US News或者QS等排名,因为经济学科有自己的排名体系。一般来说,经济领域最权威的排名是IDEAS排名,基于全球范围内最为庞大的经济学研究机构和科研工作者样本的数据库,对经济领域的机构和个人作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排名。
毋庸置疑,当今世界的经济学发展中心是在美国。从经济学思想史的脉络来说,美国沿海学校主要以支持经济干预的“咸水学派”为主,包括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而内湖学派则主要遵从自由市场理念,包括芝加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等。这些大学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中心,其经济研究实力和学术底蕴都是很雄厚的。
但是除了美国之外,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弗莱堡学派等,都对现代经济发展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经济学榜单中,美国之外的大学也非常有实力,比如法国的巴黎经济学院和图卢兹经济学院,英国的牛津大学和伦敦政经,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经济学院,荷兰的蒂尔堡大学,等等。
除了常规的按学术实力的排名,IDEAS还提供了细分研究领域的排名,研究生(包括PhD)的排名,顶级论文的排名等等,这些排名对于申请者的选校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选校建议
申请经济学硕士项目
第一类同学对学术有较高的热情,希望通过经济学硕士项目提升背景,以冲刺博士申请。事实上,根据近年来中国学生申请海外博士的申请经验,在国外知名院校读过硕士确实会有较大助力,甚至说是必需。当然,对于非常优秀的名校本科生,直接冲刺top10的博士也是可以的。第二类同学不排斥读博,但也不排斥就业。对于这类同学,在项目选择上,可以选择不是100%学术导向的项目,如芝加哥大学MAPSS,以提供给自己更多的灵活性。选校时,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应为该校的毕业生去向(placement)。如果对过去毕业生的申请去向满意,那么该校项目即可纳入申请名单。
申请经济学PhD项目
第一种申请者为海外本科或者国内前10大学的本科生,且成绩较好,比如北大光华基本每年都有2-3个同学可以直接拿到北美Top 10的PhD全奖。第二种为继续读个硕士,优化背景,再继续申请。此类申请者的申请结果与硕士项目以及自身能力有关。第三种为本科或硕士毕业后,继续给老师做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后申请。
申请美国的学生无需套磁,因为申请完全由招生委员会决定,而非导师决定。一般情况下,成功的申请者需具备几个要素。首先是较高的标化成绩(GPA、GRE、TOEFL)。视学校不同,除了有GPA贬值的学校,比如芝加哥大学,一般学生的gpa需要达到至少3.7以上。GRE成绩比较看重数学,数学必须在168分以上,最好满分。写作成绩最好在4分以上。TOEFL成绩比重不大,但也需在105分以上。其次是推荐信。事实上,由于目前申请者大多标化成绩较高,推荐信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基本超过了其他的因素。如果可以找到被学界认可又十分了解学生的老师给写推荐信,那其助力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申请者毕业后仍要帮助老师做助研的原因。最后是自身的研究能力。招生委员会并不要求申请者有发表,有的学校对writing sample也不是非常重视。对研究能力的测评主要体现在推荐信老师的推荐。
如果申请欧洲的经济学PhD,除了个别院校,如伦敦政经,其余学校都需要与老师套磁。如果老师同意接收,那么就可以被录取。因此申请的重心应该放在套磁上。
地理位置
专业排名给你的只是一个列表,没有专业人士为你指点迷津,很难看出个所以然。
地理位置,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留学生的生活质量,以及发展线路。每个月1000美元的生活费在德州或许生活奔小康,但是在纽约或者波士顿,可能房租都不够付。德国等欧洲国家,虽然学费便宜,甚至免费,但是还要学习第二外语,能不能融入当地生活,考验就更大了。在加州或者温哥华这样的城市,想吃中餐可以说走就走,但是如果困在美国中部的大农村,在华人寥寥无几的北欧,那种异国他乡的乡愁就只能冷暖自知了。除此之外,地理位置跟毕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加州读大学你能感受到硅谷的创业激情,在纽约读大学你能感受到华尔街的金融气息。当然在北美大农村读书,也是一种沉下心学习的氛围。但是,每一个选择都决定了一种生活方式,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所以选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让自己觉得最舒服的。
在经济学界,芝加哥大学无疑是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更有提倡“自由市场”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加持。芝加哥大学继开设经济学硕士项目(MAPSS Economics)两年以来,毕业生的placement质量远超其他学校。虽然项目规模不大,一届平均30人以下,但毕业生有进入top10经济学博士项目,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
MAPSS全称为Master of Arts Program in the Social Sciences,是芝加哥大学social science division开设的硕士项目,开设经济学方向的时间只有两年,是一个新项目。该项目时长9个月,在三个quarter上完9门课,并在一位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thesis。选课灵活,除一门必修,可全校范围内选课。就读期间压力较大。
MACSS全称为Master of Arts Program i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s,是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和计算机系共同开设的为期两年的项目,相较于MAPSS选课不灵活,需要强制上统计以及编程的课程。除强制课程外,可自由选择8门课。此外,同样需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
两个项目都会给录取者发放奖学金,奖学金数目从1/3 tuition到100% tuition不等,而且两个项目均为STEM,有三年OPT。
B) 申请要求
MAPSS: 申请者需有较强的经济学和数学背景,必须有实分析(real analysis)成绩。大部分成功申请者GRE成绩在330以上,数学成绩满分者居多,托福成绩在105以上。录取标准较为严格。MACSS: 对于申请者的要求弱于MAPSS,虽然是偏计算的项目,但是不要求申请者有编程背景。招生人数也较多,相对更好申请。
C) 选校建议
对学术非常坚定的申请者可以选择MAPSS,而在学术和就业之间犹豫的则选MACSS。
传统经济学强项目。学制为两年,选课自由,可以选择PhD课程,也可选择商学院课程。与老师关系紧密,大部分同学可以拿到research assistance的机会。项目为STEM。每年的top students可以直接获得留校读博机会,外申学生申请结果方差较大,有place到top10也有top50的。找工作的同学也可申请该项目,选课时侧重商学院即可。杜克大学会提供一定比例奖学金,威斯康辛大学基本不会。
B) 申请要求两个学校中国人申请者较多,因此比较偏好名校生。官网称,对于GPA和GRE没有特别要求,TOEFL最低要求90,IELTS为7分。但根据DUKE官网数据,70%以上申请者GRE Quant为168分以上,大部分申请者GRE Verbal成绩在155-165区间。
C) 申请建议
大陆名校生录取几率较大。
3学期一年半项目。每年招收50-60人。选课不灵活,共需选修11门课程,其中必修课8门,选修课为从6门中选择3门。选修课中有phd level微观以及宏观课程。Placement较好,不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有不错的去向。
B) 申请要求
没有特定的GPA和GRE的要求
C) 申请建议
对于找工作或者是读博士的同学,都会是一个比较适合的项目。
塔夫茨大学硕士项目
A) 项目介绍
塔夫茨在发展经济学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比较有优势。该项目为两年项目。选课不自由,需要写毕业论文。除学费可部分减免外,有奖学金。曾把学生place到波士顿大学以及南加大。 因为学校地处波士顿,可以利用哈佛和麻省理工的资源。此外,该校与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关系良好。
B) 申请要求
无对GRE以及GPA的具体要求,但根据以往经验,还是比较难录取的。
C) 申请建议
适合有意读博的GPA较高的学生保底,而且塔夫茨大学给奖学金较为慷慨,在读期间可利用波士顿的地理优势。同类型的申请难度较低的学校还有:波士顿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约翰霍普金斯,等。此类项目录取难度小,经常有背景不好的同学逆袭成功的案例。对于想要读博士的同学而言,只要能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可以保本校。而对于想要找工作的同学而言,尽量选择波士顿大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项目
A) 项目介绍
伦敦政经开设三个经济学硕士项目:MSc in Economics (1 year),MSc in Economics (2 years),Econometrics and Mathematical Economics (EME)。三个项目都是经济学传统强项目,placement很好。此外,每个项目拿到Distinction的学生可直接升入LSE PhD项目。但因为项目Size较大,平均有100多个人,竞争非常激烈。三个项目相比,EME含金量最高,对数学要求非常严格,在校期间课业压力很大。一年的经济学项目选课相对自由,也没有EME那么难。两年的项目的设置是为了那些无经济学背景的申请者。第一年上本科课程,第二年和一年的硕士项目要求一样。
B) 申请要求
要求GRE成绩,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61分。雅思最低要求7分,其中阅读和听力至少6.5分,写作和口语6分。
C) 申请建议
对于成绩比较有自信的同学,可以尝试通过拿到Distinction进入LSE PhD项目的路径。
牛津 & 剑桥硕士项目
A) 项目介绍
两所学校均为顶尖大学,虽然经济学排名并不在Tier 1,但是毕业生的去向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很好。牛津大学开设MPhil in Economics,MSc in Economics for Development,MSc in Financial Economics三个项目。其中MPhil针对有意读博的学生,20-25名该项目的学生可以留本校继续读博。根据兴趣不同,也可选择申请后两个项目,金融经济项目业界去向很好。剑桥大学仅开设Mphil in Economics,与牛津Mphil in Economics类似。
B) 申请要求
牛津剑桥准入门槛较高,除要来自985及部分211院校之外,gpa也要在3.7以上。雅思成绩最低7分,小分也都要过7。
C) 申请建议
非常适合名校GPA高并且不希望承担过多风险的同学申请。
低成本硕士项目:加拿大与欧洲
欧洲学校普遍看重学生本科院校及成绩,在校期间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学术准备充分。但如果想要去美国读博士,还是不如美国的院校方便。如果想要工作的话,又存在学校名声可能不是非常大的问题。但是学费一般比较便宜,而且许多院校会带奖学金。比较有名的院校有:CEMFI, TSE, BGSE, TINBERGEN, TILBURG,维也纳经济学院,苏黎世理工等。
而加拿大的经济学硕士项目,基本上都是有奖学金的(当然,需要做Teaching Assistant)。除了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申请难度较大以外,其他的学校比如Alberta大学,SFU等项目都不难申请。一般来说,985高校的本科均分80分以上,GRE和托福不太难看,就有机会申到。
申请规划:数理知识+数据分析能力
经济学一直是留学的热门专业,申请的难度越来越大。数学统计专业的转申经济学的人不在少数,其他社科类专业,如政治学、新闻学、社会学等转申经济学项目的人也不少。要知道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其实本科都不是学经济学的,比如李稻葵本科是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钱颖一本科是学数学的,陈志武本科是学自动化的,洪永淼本科是学物理的,许小年本科是学电机工程的……
因为经济学的研究生学习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因此申请者的数理背景非常重要。国内一些经济学强校也越来越强调数理课程的教育,比如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本科国际化试验班,必修课程包括:数学分析I(3分),数学分析II(4分),数学分析Ⅲ(4分),线性代数A(3分),概率导论(3分),数理统计(3分),计量经济学(3分),数理经济学(3分),甚至还有大学物理C(5分)……可见数理背景在经济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数理训练可以说学习统计学专业或者其他工科专业也足够了,这也凸显了当前经济学申请者中竞争的难度。
同时,经济学是一门与数据打交道的学科,因此数据分析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的菜单式数据分析软件,比如SPSS,Stata和Eviews只能说是基础的要求,如果还能掌握一门统计编程语言(R,MATLAB, C++,SAS,Python),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的效果。再者,美国经济系华人faculty比例相当大,一般来说国内的老师也跟北美经济学的学术圈有紧密的联系,能拿到靠谱的推荐信为申请结果提升不少。除了推荐信,项目经历和研究经历,如果能在文书材料中适当地展示出申请者的学术潜力,对数据分析的sense,对申请结果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申请规划:背景提升+套辞
美国经济学的申请中,套辞的作用不是十分显著。 如果本科期间有去美国交流的机会,可以多修课弥补国内课程设置的短板,刷高GPA,还有机会拿到内推,对申请结果是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申请欧洲国家,或者澳洲的学校,套磁作用就有决定性影响了。只要是研究型的项目(PhD/Mphil),导师都有决定要不要你的权利,甚至说你的奖学金很可能就是从导师自己的科研经费里来的。总的来说,不管是申请硕士还是PhD,有合适的海外交流机会的话更是不要错过。 如果有英文的经济学论文,或者参加美国数学建模比赛、Kaggle平台上的比赛、以及商业公司举办的大数据分析比赛的经历,也会让申请者增色不少。
申请PhD:学校背景+研究经历
北美经济学PhD里中国学生的比例也相当高,而且负责招生的教授很多也是华人,他们对中国学校的情况非常了解,对名校背景非常看重。 每个学期的Summer都是教授们回国内开会,讲课,拿funding的季节,同时也会直接去清北复交科大等学校去找系主任要人。因为名校背景往往意味着更扎实的基础知识,非名校背景的申请者非常吃亏。如果不是名校背景的同学,GPA保持在3.5以上,也可以取得不错的申请结果。一般来说,申请硕士的GPA不能低于3.2, 申请PhD不能低于3.5,再低就很难弥补了。 相对来说GRE的成绩差不多就行,比如Verbal 150+,Quantitative 170,aw 3.5,但是托福成绩的好坏就往往会影响到拿Teaching Assistant(奖学金)的机会。一般来说托福要考到100+,口语22+,才不会成为你的短板。先申请一个硕士作为后续申请PhD的跳板,是非名校背景的申请者常用的策略。
对于想要弥补一些申请背景短板的同学,暑期研究甚至全职Research Assistant都是不错的选择。香港一直都有招职业化RA的传统,一般签1-2年的合同,做完RA之后表现出色的也有留下来读PhD的机会。除此之外 ,北美的很多大学都有招RA的机会,有的还帮忙解决签证问题。在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网站上,会不定期放出一些教授招聘全职RA的需求。这些通常都是给大牛校的大牛教授做研究助理,因此能拿到这样的机会的学生背景也不差,只是说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冲击常春藤级别的PhD申请的机会。
经济学:提前规划比什么都重要
学校背景+推荐信+数学背景+编程能力+科研活动经历+GPA+托福/雅思/GRE……
每一项都是压在申请者头上的大山,没有合理的规划,很可能最后手忙脚乱,申请结果也不理想。除了每一项都没有短板的的人,否则一定要提前规划。
当然,每个人的背景都不同:有的现在还在大二大三,有的已经在开始准备申请了,有的是跨专业申请,要如何规划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出奇制胜?
我们相信博世留学的留学咨询服务会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挖掘闪光点,规划好宝贵的大学时光,尽可能地不走弯路,提升申请结果。
大一大二是最宝贵的大学时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留学申请的硬件:GPA。对于经济学申请者来说,最好的规划是尽量在大一大二保持均分85左右,特别是经济学的专业课,有精力和机会的话,还应当多修读一些数学课和统计学课程。 如果是要去美国留学,大三就要开始准备托福和GRE了。特别是GRE考试要求的词汇量非常大,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准备周期。 如果是去美国之外的国家留学,也要准备托福或者雅思的考试了。同时大三又是专业课最多的时候,时间规划非常重要。 大三暑假也是很重要的时间点,这是准备留学申请的冲刺阶段了。 如果语言成绩考试分数不够,要抓紧时间刷分。同时根据自我发展的规划,定好自己的意向学校,对照各项留学申请的要求,查漏补缺。 比如科研经历缺乏,比赛经历空白,或者还没有跟系里的老师深 接触过,推荐人还没确定...... 大四一开始,申请季就来了,有的学校12月中旬就截止了。联系推荐人,准备文书材料(PS+CV),填写网申,英语成绩送分,准备套磁,邮寄书面材料,准备面试,办理签证,行前准备......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你将手忙脚乱。
就业前景
对于经济学硕士项目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为两种。第一种,为学术导向。因为大部分学生入学前都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因此部分学生会选择申请博士并继续攻读博士。但由于经济学博士申请难度激增,因此每个经济学硕士项目最后能顺利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并不占大多数。第二种,为就业导向。相较于金融硕士,公共政策硕士,经济学硕士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占优。然而,就读于名校的经济学硕士的学生,受益于比较扎实的理论方法训练以及名校背景加成,依然能够找到较好的金融领域、咨询领域或者政策领域的工作。 对于经济学博士项目毕业生,大部分会选择进入高校当老师,也会有一部分进入国际组织或者智库担当经济学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博士在业界工作的也不少,比如Amazon等电商平台,每年都要招很多经济学家来研究市场形势与消费者行为。
以杜克大学的经济学硕士项目为例,毕业生主要以继续读PhD和直接就业为主。可以看到,2018年这个项目里中国学生的比例是比较高的,申请PhD的情况还算不错,既有留在杜克的,也有申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UCLA,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就业的有去国际大投行的,也有去互联网公司(亚马逊、谷歌),还有去世界银行的,年薪保守估计也在12万美元以上了。
PhD就业的话,主要分为进入学术圈做教职,也有进入业界的。以哈佛大学2018年的毕业生数据为例,一年毕业20多个的规模算是非常大的了,但是placement都很不错。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经济系的PhD,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去了Business School做教职,要知道北美的商学院教职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待遇比经济系的教职高了2倍以上。所以说哈佛的光环还是无处不在的,找到教职的PhD有去MIT的,也有去斯坦福大学的。对于去业界的PhD学生,既有去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也有去新兴行业的(Uber,Facebook),还有去咨询行业的(Bain)。
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