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 案例详情 —
申请故事
背景
GPA: 3.5/5 (6/30)
推荐信: 某top2暑研老板+校内科研老板
科研: 校内科研+国内研究所+top2
论文: 1篇CCF-C (1作)+ 1篇CCF-A poster+ 若干水文
P同学找到我们博世留学时,是在他的大三下学期,此前他已经自己有在准备北美的PhD申请并且已经进行了一些套磁的尝试了,加上这个研究方向比较敏感,所以主要把目标锁定在亚太地区了。然而套磁并不如他想象的顺利,不仅没有收到什么positive的邀约,连回复他的老师都比较少。P同学有点慌,再加上他对PhD的research proposal也没把握,所以找到博世留学团队寻求申请帮助。
申请优势
P同学研究经历丰富,并且有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不少文章,这样丰富的研究经验在本科生中是比较少见的。 另外他的雅思考了7.5,语言成绩算比较优秀了,避免了很多理工科学生因为语言成绩被卡的尴尬处境。
申请劣势
本科学校知名度一般,GPA也不太高,学历背景和成绩毫无优势。另外就是是作为本科生直接申请念PhD,相比其他已经有硕士学位的申请竞争者来说需要更加的优秀才能获得教授的青睐。
成功的秘诀在于套磁,博世留学在征得P同学的同意后,以P同学为例与各位同学分享一下套磁的技巧和体悟。
套磁
P同学的套磁其实是从他大三上学期就开始了的,他自己按照 CS Ranking 上小领域的排名,结合目标学校计算机系的faculty页面,筛选了一批方向比较对口的美国的老师,然后尝试着发套磁信,可是效果一直不好,很少收到教授的回复,而且回复的基本也没有什么比较积极的。
博世留学与P同学一起详细分析总结了他之前套磁效果不佳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国这边相比其他国家地区其实并不那么重视套磁,因为在大多数的美国学校,教授的意愿对于申请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审核材料以及决定是否录取的权力都掌握在院校的admission committee手里,教授并不直接参与这一审核过程。另一方面,P同学之前的套磁方式确实也是有待改善的。
套磁是要注意方法的,最理想的情况是早做准备,精读一下想要套瓷的老师的文章,然后针对每个老师定制套瓷信,最好还能附上一份与老师的research interest相匹配的proposal,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需要本身对这个方向有非常深入全面的理解。如果在套瓷信里说了很多他论文的内容,面试的时候又一知半解,很容易翻车。因为P同学的经历比较多,基本上能和小领域内大多数方向沾边,所以我们具体的的做法是在套瓷信的第一段做一个简略的自我介绍,中间一段提一下看过教授的文章,但更多的是介绍自己与这位教授方向相关的研究经历,最后一段表达自己非常希望去他的组里读PhD。套瓷信的作用并不是直接靠这一封信拿到offer,而是促进你和老师之间互相了解,所以不需要又臭又长,而重点是让老师知道你在cv上无法体现的亮点。
很多同学在自己套磁时总是抱怨教授不给回复,发了很多套磁信都石沉大海,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背景不够好。而是没有给简历配上一封漂亮的套磁信,没能引起老师来看你简历的兴趣。
根据P同学的情况,综合考虑到近期的中美形势和特殊专业签证难等问题,在与他沟通之后,我们为他修改了套磁的策略和方向,转向香港,新加坡及欧洲这些地区,不同于美国的是,这些地方的教授往往拥有直接影响或者决定一个学生是否被录取的权力,有的学校甚至直接要求申请者与教授先行对接,确定教授愿意录取你之后才能进行网申。
经过几天的讨论与筛选,博世留学团队的bug maker老师给P同学确定下了新的套磁教授list,并且指导他修改出了新的套磁信模板,
[Example]
[Title] Greetings from Prospective Student
Hi [Professor],
This is [Name], a final 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 from [XXX University] and a research intern at [XXX University]. I am writing this email to express my desire for the potential PhD position in your group. I am working actively on [Research Interests], i.e., [Details of Research Interests].
I read your profile and it looks like we have an overlap in research interests. I worked with [Your Collaborator] at [XXX University] on [Topics Related to the Professor]. Prior to that, I had some expe
rience in [Other Topics] as well. My collaboration with researchers from leading institutions, e.g., [XXX University], has enabled me to publish papers on top-tier venues, e.g., [Venue].
To help you know me better, herewith I enclose my resume.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can also visit my academic profile at [URL] or schedule a chat with me.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Cheers,
[Your Name]
这个是经过讨论修改之后的P同学套磁信的模板,作为一个参考的样本分享给需要申请PhD的同学们,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套磁信的内容安排也要量身定制,不能生搬硬套。
另一方面,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最好能先准备好一个PhD期间的research proposal(一般学校也都会要求在网申时提交一个research proposal),然后带着proposal去套磁研究方向相近的教授。P同学一开始是有准备一份proposal的初稿的,但作为一个本科生写出来的RP,在研究深度和知识层面上还达不到一篇PhD申请RP的要求。博世留学团队的顾问老师bug maker老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CS专业在读PhD)积极与学生沟通,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反复修改打磨,帮助P同学改出了一篇足以打动名校教授的优秀RP,与简历一起附在套磁信里发给了几个方向特别对口的老师。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套瓷信的回复率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几个有看过P同学RP的老师,表现出来了浓厚的兴趣。 (顺带说一句,这么多套磁信发出去,有的老师回复了,有的老师并不会回复或者并没有马上回复,如何能确定老师是否真的有看到你的套磁邮件?因为一些老师比较反感mail tracker,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做一个academic profile,一方面可以展示你的background,同时也可以用Google Analytics这类工具来查看你的访客。)
下面是P同学收到的几类回复,大概总结如下:
[Response 1] 典型回复
I checked your profile, which is impressive. However, the program is highly competitive. The chances that you can get an offer is low.
收到这类回复基本上可以说没什么戏了,但是很少会有老师说的像最后一句the chance is low这么直白,the program is highly competitive 一般这种话说出来,这样回复你的教授大概率是选觉得你的背景不够好或者已经有更好的人选的,觉得没有与你聊下去的必要。
[Response 2] 典型回复
I like your current track of work. And I will take students for 2020 intake. You would be a candidate I strongly consider. My advice would be that you write some good papers and work on your GPA. It will be difficult applying here with less than 4.
如果在申请初期收到这类回复并不代表没戏,可以在自己取得progress的时候进行update。事实上这位教授最后还是给了客户口头offer。
[Response 3] 典型回复
Please go ahead, apply through our web portal and mention my name in your application.
这个是出现最多的情况,很多同学自己套磁时收到这样的回复,满心欢喜以为这个就算敲定了,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这种很多时候只能算是例行公事的官方回复,尤其是像美国及欧洲这边某些采用美式申请方法的国家比如瑞士的教授就喜欢用这种非常官方的口吻回复你。从这干巴巴的话里面老师并没有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倾向,到底是很想要招你还是只是吊着你的胃口呢? 这时可以考虑请求老师与你在Skype上简短地聊一下,大致能听出来他对你的兴趣有多大,然后再考虑是否申请。
[Response 4] 典型回复
[A] Thanks for your interests!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your background. It is a good match. Do you have a Skype?
[B] Do you have some time to chat recently? Please pick one of my papers and we can have a brief discussion.
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推荐精读一下教授最近发表的几篇文章,好好准备面试吧。如果他在面试里聊到比较具体的申请的事,那应该是比较有希望的。
[Response 5] 典型回复
It looks like we have a significant match in research interest. I strongly encourage you to apply in the fall, and we could consider an internship this summer if you are interested.
一般这么说就表明这位老师对你非常感兴趣,这是我认为最理想的回复。后来与这位老师聊了一次,非常愉快,但是因为签证原因最终没有申请美国的学校,只能遗憾放弃。
[Response 6] 非典型回复
You can follow the URL to submit your application. I will guarantee an offer.
看到这个回复的时候也是惊为天人,但是在侧面了解这位老师的情况后发现并不合适,放弃。
套磁总览
在整个套磁过程中,P同学一共套磁了40多位各个国家地区的与他的研究兴趣方向相同或者相近的教授,有回复的一共24位,其中能算得上positive的回复(例如your background matches very well, you have impressive research records等)有17位,9位教授有邀请他进行过网络电话沟通,6位教授在套磁交流之后对他非常有兴趣,还有直接邀请他提前过去进行暑研的。
套磁的成果是丰硕的,暑假未过未过便已经有三位分别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某top3大学的教授给P同学发出了正式邀请。
P同学听取了我们的建议,一边联系其他学校的教授,一边也没有间断与香港这位教授的沟通。期间P同学顺利的收到了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校数位教授的录取邀请,但是他并不甘心,还是想再等等香港这位教授的答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10月初迎来了转机,香港这位教授今年拿到了非常不错的funding,专程前往为P同学再进行一次面试。这一次的会面,教授与P同学聊得非常开心,并在回港之后没几天,就督促学校给P同学发来了官方的全奖录取邀请,而且是非常难得的 early offer,即在10月份申请季刚开始就直接给P同学发来了全奖录取offer。
最终P同学选择接受了这位在套磁期间与他聊得很开心的香港教授的邀请,两人的研究兴趣十分吻合,该学校的科研氛围和名气也很符合P同学对于PhD学校的期望,并且early offer也节省了P同学大量的精力,可以把原本预计要耗费在申请季的时间更好的利用起来。祝愿P同学在香港顺利地继续追寻自己的学术梦想,飞往人生的新高度。
文章最后我们也邀请了P同学分享了他的的面试经过和申请的一些感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希望对同学们的申请能有所帮助。
“我一开始是准备了一些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但是发现还是效果不太好。所以后来把自己的科研经历做成slides,我觉得slides在面试的时候帮助还挺大的,自己能够掌握主动权,而且能把握好节奏,然后老师的提问也能落在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面试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和老师聊一些自己对这个领域一些问题的思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你。”
“一年多的申请过程中很幸运碰到了很多非常nice的老师。因为学术界是一个很小的圈子,reputation就非常重要。我的观察是一开始套瓷给承诺的基本不太靠谱,反而是邀请去做暑研的老师会好很多。我面试的时候,有3位老师建议我在申请前向他的学生了解组里的情况。因为不管是对于你还是对于老师而言,招一个PhD都应该是一个非常慎重的过程(我和我的老板累积面试的时长加起来大约有8个小时),如果他很草率地就决定要你,那你应该好好考虑这里面可能存在问题 (一个例子就是在前文中提到的那个直接guarantee一个offer的教授)。”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点我做的不太好,花了太多时间对申请实质上没有任何帮助的事情上,比如大一大二的时候热衷于参加各种工业界的会议、做了很多没有学术价值的engineering work。我并不是说这些不好,但是如果想读PhD,那就努力提升自己在学术方面的背景。”
“关于论文。很多人会比较嫌弃“水”论文这件事,因为我在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科研训练,所以也没有产出很好的工作,发了两篇国内会议。对于刚开始科研的人来说,我觉得不妨发1-2篇灌水的论文,可以用来入门,能够增长信心的。但是自己要知道灌水是不对的,对top-tier的工作有追求。最终的目标是在申请时需要你有1-2篇拿得出手的论文,而不是一堆低质量的论文。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很多老师基本不会考虑CCF-C这个档次的论文,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尝试投稿top-conference的workshop或者poster。”
“多交流,听一听过来人的意见。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多看申请者的分享,把自己和其他人的背景对比,然后努力填上自己的短板。也可以和其他申请者分享自己的情况,他们往往能提供一些很有帮助的建议。特别是博世留学团队的bug maker学长(美国弗吉尼亚大学CS专业在读PhD),在我申请期间与我分享了许多作为一个留学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解答了我很多关于留学申请的疑问,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客服微信号